地铁激活核心商圈
专访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公司董事长潘霄燕
记者 高飞

无锡地铁1号线即将于7月1日开通。对于无锡市民来说,这是城市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对于无锡核心商圈的众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期待太久的时间节点。2010年,从“十月围城”开始,无锡核心商圈的商贸企业开始了与地铁建设“相伴”的日子。这期间,不仅有建设带来的交通不便,客流分流,中心城区零售业本身又经历着电商冲击、外围社区商业兴起等诸多影响,艰难坎坷4年多。如今,地铁1号线的贯通,竖立长达4年的围挡拆除,市民消费者将看到地铁时代裹挟而来的新的核心商业圈的崭新亮相。
在这个重要节点到来之际,本报专访了无锡零售业知名企业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霄燕。她认为,无锡地铁的开通,必将激活核心商圈,优势将更加显现,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问 无锡地铁1号线在这个7月开通,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速度和能量。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地铁建设的4年中,“大东方”是怎样走过的呢?
潘 这几年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商家在地铁封城下苦苦煎熬,有些甚至离开了无锡市场。应该说,无锡地铁建设过程体现着很高的品质,四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文明施工、规范管理、追求优质。但是这么大的投资建设过程必然会有阵痛,再好的统筹也不可避免地让无锡核心商圈承受了城市发展与建设之痛。轨道施工的四年恰逢无锡商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四年,四年中,“大东方”的外部环境和周边企业一样严峻,市场压力一样巨大,尤其是百货旗舰店“大东方百货”因地铁建设产生的外环境干扰,零售经营环境相当严酷。我们在政府各部门支持下,确保商场周边微循环的畅通;在国际名品减少国内门店开设甚至压缩网点及大规模调整前提下,保证主力品牌稳定营运,实现了GUCCI和Burberry2013年扩面积经营,形成品牌旗舰店的体量;我们不断进行品类组合新的尝试,压缩运动品牌,大力引进潮流品牌进入运动卖场,五楼的潮流运动馆已经成为锡城年轻消费者的潮流圣地;我们采取全新模式搭建“大东方”会员平台,使得涵盖百货、汽车、餐饮、超市等多个消费业态的会员体系不断完善,会员销售成为企业销售的定海神针。可以说,2010年以后的几年,“大东方”对于地铁建设的阵痛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四年的工作投入也是巨大的,我们与各级政府、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部门、轨道办的沟通与合作是顺畅的,所以地铁建设四年,“大东方”连续4年保持稳定增长。
问 现在地铁1号线终于开通,市中心特别是中心路商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潘 无锡市民对三阳广场是十分熟悉的,我们随便调动记忆中的画面,就可以感受到今昔的巨大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昔日三阳广场一下子变得更亮丽、更时尚、更便捷,有了充分的国际化。环境激活已成事实。
地铁的开通还激活了商家的信心。地铁所带来的旺盛的客流,便捷的出行条件、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及地下、地上商业业态的丰富,必将使无锡市民及外地游客进入各主要商圈的可能性增加。地铁试运行一周,邀请十万市民试乘地铁,“大东方百货”的客流立即上升7%,店内品牌供销两旺,甚至午间餐饮都出现排队现象。去年恒隆、苏宁两大商业体进入人民路,中心商务区的停车、餐饮、娱乐配套明显提升;如今地铁到来,交通环境彻底改变,人流将加速汇聚,商业经营大环境更为有利。同时,我们相信崇安区还会对核心商圈的设施投入、交通组织、环境优化有更多更新的举措。总之,“大东方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当然,地铁不是仙丹,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成为城市拓展加速器,我们在这里还是要呼吁:城市管理部门在商业活动管理、霓虹灯管理、店招管理方面能有更多新的思路,考虑管理,也要考虑形象与市场活力,在道路硬环境提升同时,注重更多软环境建设。
问 对于中心商圈商业氛围的提升能否说得更具体些?
潘 现代商业形象简单点说就是霓虹灯形象、店招形象、广告形象。昏暗的、死气沉沉的形象绝不能代表无锡商业形象。目前的无锡市中心,中山路的标志性景观不清晰,游客的休息位、绿化点布局等有欠到位处,我们担心:除了商场,走到中山路的外地游客们还能记住啥?我们认为,商业路面活动能够活跃道路氛围,增强市中心的时尚氛围,在如何让中山路做得更亮更美更活更有吸引力,政府与我们各商家都要调整思路,创新为之。
问 面对地铁时代的商业竞争,“大东方”对未来有何考虑和谋略?
潘 关于这个问题,我归纳三个方面:如何面对顾客,如何面对竞争,如何面对自我。
面对顾客,始终记住极致的服务最赚钱。
我们从“大东方”这几年的会员维护工作中得出结论:你心里为顾客想多少,顾客一定会回报你多少。从停车、顾客休息、信息沟通、售后跟进等等,处处为顾客提供便利,留住顾客,有顾客就有了经营的基础。作为传统百货,“大东方”硬件是相对落后的,但是我们的会员消费到今天还保持在60%左右,就是这60%保证了我们在2013、2014两年城市零售业遭遇巨大压力时始终保持稳定。
面对竞争,不能忘记“变”是永恒的主题。
现在,各种业态界线越来越模糊,商场引入了餐饮、娱乐、影城等配套设施,购物中心也开始热衷于主题活动、大型促销,商业企业必须不断地变,唯一不变的是研究目标客群的需求,继续不断地变。
面对自我,更要做到善待人、善用人。
当下,零售业人才流动越来越大,人才流失成为各个企业的重要课题。“大东方”的企业文化要学习和借鉴台湾慈济的“大爱文化”并与之有机结合,引领员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一大批安心工作,精心服务的优秀员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幸福企业,这是“大东方”不断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