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保险正成为互联网大佬争抢的“香饽饽”。前有保监会批准易安保险成立,我国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增至四家,后有众安保险爆出计划在内地进行IPO,规模高达20亿美元。
另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互联网人身险累计保费1465.60亿元,同比增长3.15倍,互联网财产险累计保费收入768.36亿元,同比增长51.94%。
互联网保险业务凸显出三特点
互联网保险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保险运营模式。它改变了传统保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实现了网上销售、承保、核保、理赔等保险业务。它以更强的时效性、更低的经营成本、更加紧密的用户关系、更具活力的保险市场,为用户提供“普惠”的保险产品及服务。根据2015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呈现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市场主体数量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底,共有85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比2011年度新增57家。
二是保费规模增长迅速,自2011年至2014年,保费规模从32亿元增长至85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06%,远高于全国同期电子商务交易增速。
三是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现阶段国内市场官网直销、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保险公司等经营模式并存。换句话说,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局面,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
保险产品门槛将逐渐降低
截至2014年下半年,开展网销业务的保险公司已经超过76家,保险公司也越来越重视保险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对金融领域的渗透直接影响到保险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也迫使保险公司积极做出相应的改变。
未来,在产品上,保险产品门槛将逐渐降低,保障期间短、条款简单标准、高频碎片化的产品将成为主旋律;技术上,大数据的运用使得保险公司可以为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区分不同的费率,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和私人定制成为可能;服务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保险公司的投保、退保、理赔等服务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线客服拉近了保险公司与用户的距离,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风险控制上,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逐步建立,在风险分散基础上,利用集成数据,衍生出风险管理、风险预测、风险预警等功能;渠道上,传统保险依赖于线下交易,遭遇到展业困难、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爆炸式增长,未来,我们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尝试互联网保险业务。
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四个方向
1、保险公司官方网站
目前,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都会选择建立官网,来实现公司对客户的关系维护、忠诚度管理和销售管理。
保险公司以官网形式为用户提供一个能够对保单生命周期每个环节进行管控的综合平台,便于用户及时跟踪投保、承保、理赔、退保等业务流程。通过自建网站,保险公司可以展示自身品牌、保险产品,收集用户需求,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官网直销方式有利于保险公司自身品牌的宣传推广,减少对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依赖。不过,也有两方面问题需要注意:一方面,官网对保险公司整个运营体系都提出了极大挑战,保险公司需要改变传统的运营体系,建立和使用适合互联网特点的快速、便捷的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官网主要以提供本公司产品为主,不便于对用户进行横向比较。
2、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保险公司借助独立于产品交易双方的电子商务平台来销售保险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比如,当前各大保险公司纷纷进驻天猫商城,开设旗舰店,独立销售保险产品,网易、搜狐等电商纷纷建立网上保险销售渠道。
第三方平台具有流量大、用户多、信息全、便于比较等特点,用户可以像购买普通商品一样与商家沟通,用户体验较好。不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也存在是否符合保险销售规定、是否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牌照、资金流转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电商与保险公司合作过程中,如何打消用户购买质疑,提高后续服务质量也是值得继续关注的问题。
3、专业中介代理模式
专业中介代理模式是指保险中介公司或者经纪公司通过网络代理多家保险公司产品,代表性网站有慧择网、中民保险网等。客户可以通过在线投保、咨询、对比……这种模式类似于建立一个保险超市,供用户进行挑选。
该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一站式保险服务,这种平台保险产品丰富,产品对比、筛选较容易,相对而言专业性要求也更高。但在当前,专业中介机构在国内尚未形成较大规模,销售规模受到限制。
4、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
2013年10月,由“三马”合作的众安在线正式开张,作为国内第一个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它的开业吸引了无数眼球。作为专注服务互联网经济的保险公司,众安将IT能力作为企业的发展支撑,专心致志发展互联网渠道和贴近互联网用户的产品。这一模式很快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在前线上保费规模较小,运营模式、发展规划等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尝试当中。
从业内长远发展来看,随着互联网金融环境的不断成熟,互联网保险将颠覆传统保险营销思维与渠道,大数据的运用将不断应用于精算、核保核赔等业务流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