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业联合会欢迎您的访问 >>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你现在的位置是:
“穆桂英”以“工匠精神”助推企业发展
【更新时间:2017-03-01 12:25:26】【字体: 】 【打印】 【关闭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多年来,穆桂英美食广场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心中。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党中央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企业而言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作为老字号企业的“穆桂英”来说这就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工人的培养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作用,着力为企业技工群体打造优良的成长平台。我们将“工匠精神”解读为“坚守、传承、敬业、卓越”八个字。

“工匠精神”就是凡认准的事要坚守。“穆桂英”的发展历史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生存,要有所作为,必须守往道,守住根,守住魂,传承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财富,不断的修炼内功。坚守,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为使“穆桂英”这一品牌成为“常青树”,用公司前掌舵人惠淑君的话来说:“老无锡人对‘穆桂英’的关爱,特别是海外的老无锡人对‘穆桂英’的恋情,我们一定要让这个品牌在自己手里发扬广大。”那么“穆桂英”的秘诀在哪里呢?还是三句活:一是“吃老本”,就是植根传统历史文化发展企业;二是“念新经”,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三是“亮招牌”,通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加“穆桂英”金字招牌的成色。“穆桂英”创业历史坎坷,文革期间“穆桂英”被当作封资修,取而代之的是“晓阳点心店”,后又易名为“时新点心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犹如春风化雨,万物更新,“穆桂英”也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久“穆桂英”店的传统商标恢复了,企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产品质量日益提高,营业额也逐年上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穆桂英”历经了三次拆迁(1992年、1995年、2008年),“穆桂英”借工场、广场搭棚卖点心,生产自救,坚持边拆边经营,做到“穆桂英”旗子不倒。屡拆屡建,穆桂英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劳累。

随着时间的变迁,市场变化,公司班子更迭的关键时刻到来,“穆桂英”新班子继承公司老领导的创业创新精神,积极谋求企业发展。在实体经济疲软的情势下,“穆桂英”的领导层重新审视发展理念和战略布局的问题,统一对市场形势的认识,认为企业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决不能急功近利。要真正落实“工匠精神”,必须为消费者提供好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产生价值。近两年来,一方面稳妥地处理好企业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千方百计增加营业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调研,积极寻找商机,筹划末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思路决定出路”,公司领导层果断的作出了企业转型的决策,全新的“穆桂英美食”集中于大楼一层,由250个餐位的零点区和1个可分可合的包厢区组成。全天分为早茶、午餐、下午茶和晚餐四个时段,全部实行服务员菜单点菜的形式。又增设了“穆桂英”课堂,作为非遗传承的好场所。改造重装亮相的美食广场,无论是硬件环境上,还是软件服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工匠精神”就是要在传承为本上做文章。新常态下的餐饮企业生存与发展要做好本土化,将市场、产品、口感、目标消费者做到极致,才有出路。公司重视饮食文化的梳理和弘扬,坚持向先进企业恭恭敬敬地、认认真真地请教,吸收一代名师的经验,学习苏式糕团、太湖船点技艺,并注重传承和发扬。公司举行了以“拜名师承传统、授高徒创末来”的拜师仪式。公司注重传承祖国优秀美食文化,发掘传统美食文化底蕴,自主自费出版了《味入水乡》《点出江南》大型美食精美画册。公司重视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穆桂英糕团和太湖船点被省、市政府确认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食品厂被市确认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基地。几年来,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搞好“传、帮、带”,把技艺传承给更多的人。“穆桂英”已培养出五位达到了白案二级水平的企业技术骨干,其中有的被评为无锡市创新能手。在“穆桂英”承办的大型宴席的花台上制作的精美点心,受到海内外宾客们齐口称赞,说道:“我们不仅品尝了中国一流的小吃点心,而且得到了较高的艺术享受。” 总之,“穆桂英”致力于为培养更多的工匠而努力,力求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将美食文化发扬光大。

“工匠精神”要以持之以恒、担当敬业为前提。不管是在“穆桂英”艰苦的创业历史中,还是食品行业逢时令佳节时,可以说“穆桂英”一线员工都做到了“顾大家,丢小家”,特别是公司劳模团队起着表率作用。员工们勤学苦干,争做“拼命三郎”,敬业爱岗有担当,在自已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一批员工成为技术骨干和无锡传统点心制作的后起之秀。与此同时,公司成立了穆桂英江南食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江南美食文化研究中心,几年来依托中心为载体,发挥了技能大师的业务技能,利用各种交流竞赛机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近两年来,多名技能大师在各级赛事中获荣誉。曹钟巍、吴红军、周宜清先后被评为市劳模,王全智、马红星先后被评为商务部劳模和全国劳模。公司先后荣获“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奖”和“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工匠精神”凝神专一、精雕细刻、力求卓越。未来餐饮业依旧是一个朝阳产业。“穆桂英”身为老字号企业,责任重大,在企业生产管理上严格实施质量控制体系,全方位实行质量控制措施,不断践行着“工匠精神”,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穆桂英”长期以来立足传统,立足地方特色,不断挖掘传统点心和菜肴制作工艺。结合无锡地区时令季节的特点,兼容并举,其制作工艺可以总结为:一是搓、切、卷、包、捏;二是擀、叠、摊、抻、拧;三是剪、削、拨、滚;四是挤、钳、镶、形模。并通过引进名师名点,使得“穆桂英”在传统小吃和风味上有特点,有亮点,给市场和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打造企业自己的品牌。至今,“穆桂英” 糕团饼粽产品,创新发展,独树一格,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色。“穆桂英”的糕团香甜糯软、松甜肥软,在老百姓中有着较高的声誉。与此同时,围绕中国传统节庆风俗,依托“穆桂英”品牌优势,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深度开发(目前公司有八个原生态基地),实现了从普通型、传统型食品向含有健康元素、文化品味、地域风情的现代食品跨越,使传统的江南点心得以发扬光大,同时也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载体。(本文由无锡市穆桂英美食广场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Copyright ◎ 2014 wxsylhh.com 无锡商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42356号
地 址:无锡市解放南路713号 电 话:0510-82760862 传 真:0510-82701023 邮 箱:js-wxsh@163.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