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电】日前,国家邮政局印发《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2020年的中国快递业定了个“小目标”: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
春节过后,快递服务市场需求逐渐回升。对此,《规划》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提升末端服务能力。《规划》称,引导企业优化末端投递方式,形成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等多元末端服务体系。有序开展快件投递众包,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同时,《规划》还提出了服务水平方面的发展目标: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承诺时限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重点快递企业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
快递实名制、开包检查等方式是保障快递包裹安全的措施之一。《规划》要求,全面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项安全生产制度,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规划》还提出,加强快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消费者隐私,维护消费者权益。
开门收货却不见快递员?这一场景也许不局限于想象,未来无人机送货或让其成为可能。《规划》提出,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市场服务和行业监管中的应用。《规划》称,鼓励快递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推进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研发和应用。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已经连续六年每年增长超过50%。一方面,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另一方面,快递包装也带来了海量垃圾。为促进快递包装“瘦身”和再利用,《规划》提出,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开展绿色包装物品研究,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利用降解的包装材料,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推广环保箱和环保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