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业联合会欢迎您的访问 >>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你现在的位置是:
让材料发展为“中国制造” ——增底气、寻动力
【更新时间:2017-04-25 18:50:49】【字体: 】 【打印】 【关闭

日前,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已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新材料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初步完善,并明确了材料发展重点方向。


补上材料“短板” 

增强发展底气


工业制造,材料先行。没有质量过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先进的设计和构想,也难以从图纸变成现实。即便是在智能化、自动化大力推进的今天,关键材料,特别是对传统材料进行改进的新材料,仍是摆在工业面前的一个课题,需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近2万亿元,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中还存在创新能力薄弱、装备工艺落后、市场培育不足、支撑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品性能稳定性有待提高,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下大力气把新材料产业搞上去,带动工业基础能力提升,奠定发展基础。”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并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作为发展方向。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苗治民说,这体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以需求为牵引,表明了补“短板”、增底气的决心。


推动科技创新 

找寻发展动力


新材料不仅关乎一国制造的品质,更决定着制造业发展的后劲。特别是前沿材料的突破,或将引领新的产业,开拓新兴市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新材料领域就是其一。一方面,石墨烯、形状记忆合金等前沿材料研究竞相破题;另一方面,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产业应用落地加速。新材料产业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工信部获悉,我国新材料前沿领域创新发展持续加快,超导材料等取得重要进展,石墨烯、新型电池材料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大飞机等高端装备领域,核心材料也取得突破,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将前沿新材料作为“十三五”期间新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提出将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集中力量开展系统攻关,形成一批标志性前沿新材料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抢占未来新材料产业竞争制高点。

在前沿新材料中,特别提到对石墨烯、增材制造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进行突破,并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苗治民说,工信部将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与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体系。


营造良好环境 

释放发展活力


正是因为新材料应用面广、决定着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潜力,它从研发到应用需要反复试验与论证,有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格外审慎。对新材料产业来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长期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十分重要。

在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是材料先行战略,优先部署材料研发,成熟一批,应用一批。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材料发展通常从属于重大工程,“材料后研制、装备等材料”现象存在,材料研发先导性不够、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另外,材料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难以形成研发合力。

苗治民说,《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特别提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落实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产业的融资支持,并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方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群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将研究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材料生产企业面向应用需求研发新材料,缩短研发应用周期。”苗治民说,还将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用标准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14 wxsylhh.com 无锡商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42356号
地 址:无锡市解放南路713号 电 话:0510-82760862 传 真:0510-82701023 邮 箱:js-wxsh@163.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