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业联合会欢迎您的访问 >>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你现在的位置是: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无锡商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更新时间:2020-07-01 12:20:42】【字体: 】 【打印】 【关闭

 ——改革开放四十年无锡商业发展概要

                   /丁伯安、黄建华、刘骏

改革开放40年来,无锡商业流通领域在全国改革开放大潮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商业流通体系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商业流通体系的跨越,实现了从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商业经营模式的跨越。这两个重大跨越,使无锡商业在40年中通过不断变革、不断开放、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形成了与40年前完全不同的全新格局,从一个陈旧落后的老城市转变为一个繁荣兴旺的现代化商业都市,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新零售的日渐兴起,推动着商业流通业新一轮的重大变革。

现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商业经济发展概述如下:

一、 改革商业所有制结构

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是从改革所有制结构开始的。无锡商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改革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首先改革分配体制,从1982年起,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无锡市在665家商业企业先后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批发企业实行“利润定额、基数提成、超额分成、工资浮动”的承包形式;小型国有零售企业实行“按章纳税、承包利润、留足基金、自主分配”的承包形式;菜场实行“照章纳税、见利分成、定额上交、自负盈亏、自主分配”的承包形式;饮服行业全面推行“提成工资制”;理发行业实行“拆账制”。还有部分行业及工种实行计件工资制、个人离店承包、业余承包等多种形式。市百货公司所属18家集体百货商店实行租赁经营;全市14家菜场608名卖菜职工自愿组合成67个承包小组,实行“统一领导、自愿组合、自主经营、定额交费、自主分配”的小组经营承包责任制。无锡商业大厦服装商场还一度试行过计件工资制。

第二,实施公有民营改革。1993年,市政府批转市财贸办公室等部门提出的《关于深化小型商业企业体制改革的意见》,南长、崇安、北塘等区先后有248家小型商业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公有民营改革”,调动了企业的经营积极性,摆脱了困境。

第三,全面推广企业公司制改革。为彻底改变国有商业的单一成分,促使企业组建具有多种经济成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科学管理的法人治理的责任公司,从1994年起,我市按《公司法》全面推行企业公司制的建立。十多年间,先后组建了上市公司一家、集团公司7家、股份制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93家(包括二次改制)、股份合作制企业14家,同时也关闭注销了32家企业。

第四,国有商贸企业改革转制,国有资本全面退出。2001年,市政府对商业锁定的改制目标是153家企业。在企业改制中,为筹措大量企业改制成本以及解决处理历史性债务等老大难问题,市贸易资产经营公司通过盘活资产存量、国有资产变现等举措来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湖光照相馆首先拍卖成交1800万元,接着湖滨建筑五金公司以202万元、北大街交电商店以400万元、鸿运大酒楼门面房以5785万元、美罗大厦以1.4亿元先后拍卖成交。这些商业资产的拍卖成功,有力地促进了商业国企的转制工作。到2006年底,我市国有商业企业一级制企业16家、二级制企业137家的改制任务全面完成。

在国营商业企业改革转制的同时,民营、个私商业企业得到蓬勃发展。自1978年以来,我市民营、个私商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历程。截止到2017年,我市已拥有私营批发和零售企业76612户,私营住宿和餐饮企业1970户;个体批发和零售企业209094户,个体住宿和餐饮企业49746户。民营、个私商业不仅成为我市商业流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需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历经四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市商业由单一经济成分发展到现在多种所有制共存、互融、同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我市商业经济的繁荣,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进入九十年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商业形态“市场”随之诞生。“市场”突破了原来农民集贸市场的概念,各类商品市场应运而生。我市市政府十分重视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在原有200多个城乡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先后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投资建设粮油、水产、猪肉、果品、蔬菜、日用百货和金属、建材等各类市场。至1993年,全市城乡共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市场44个,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亿元。其时,一个由集贸市场、专业市场、综合市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相配套、门类齐全、大中小结合的商品市场体系在我市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市市场建设规模快速扩张。我市商品市场成交额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9.24%2010年达3129亿元,增幅为25.1%,到2015年成交总额全市突破6500亿元。初步形成东亭道口、国际招商城、农副产品、金属材料、不锈钢、建材等6大市场集群框架。

“十二五”期间,我市商品市场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是进一步完善仓储、物流、网络、金融等配套服务措施;二是顺应“互联网+”的经济发展趋势,部分大型骨干批发市场,如华东商贸城等开始创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一些机电五金市场开始尝试O2O电子商务模式;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建成一批以专业市场为载体的新型市场综合体,五洲国际集团走出了一条专业批发市场和多功能商业综合体相结合的新路;四是开展农产品流通体系集中连片建设,推进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实施鲜货农产品社会直供等。

历经四十年的努力,我市各类大中小型商品批发交易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得到蓬勃发展。截止到2017年底,各类商品市场总数已达469个,(农副产品市场287家,工业品市场45家,消费品综合市场37家,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市场79家,其它消费品市场24家),其中年成交额达亿元以上的市场有49个,商品市场年成交额2017年已达3848.5亿元。营业面积500多万平方米,摊位总数45000多个,从业人员12万多人,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建筑装潢、小商品、家具家电等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培育了以朝阳、天鹏、南方不锈钢、国联金属材料市场等为代表的全国知名品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朝阳集团、天鹏集团所属批发市场对确保我市的菜篮子供应和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商业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国营商业企业的改革专制、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及商品价格的全面放开,商品经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商品购销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以计划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商品购销体系被彻底打破,国营商业一、二、三级批发企业全部消亡,其功能由各类批发市场取代,形成了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开放式的、完全由市场调节的、以商品市场为载体的全新商品大流通格局,促进了我市商业的空前繁荣,商品丰富,物价稳定,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 商业建设发展迅猛

1. 商业网点建设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我市商业网点、商业设施、商业街建设陈旧落后,发展缓慢。从1985年起,我市迈出了商业网点建设的重大步伐。从1985年到199611年间,市商业局系统先后开工和建成的基建项目有23项,建筑面积共计48.9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10多座商业大楼拔地而起,加上市粮食、供销、物资系统一批大楼的相继建成,使无锡商业面貌为之一新,当时处省内领先地位。以后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商业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商业大楼林立,大卖场遍布城乡,商业街繁荣兴旺,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城市地标提高,一座繁华的现代的商业都市面貌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适应了无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

2.市、区、社区三级商业网络体系已经形成

随着城市从500平方公里向1600平方公里发展需求,我市着力构建由“市级、区(片)级和社区级”三级商业中心组成完善的商业网络体系。空间布局正以老城商务中心和太湖新城为“双核”,36公里环湖岸线为“一环”规划发展。至2015年,建成2个市级商业中心、6个副商业中心和6个区(片)级商业中心,形成层次丰富、功能完善、形态业态多样的生活服务体系,全面满足城乡居民及各类来锡群体的生活消费需求,同时满足各类专业化商务配套需求。

3.商业街区建设成效显著

创建商业特色街区已成为我市商业网点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市中心已有崇安寺商业街、南禅寺商业街,在解放路内外有南长街步行街、大成巷步行街、欧风街、湖滨商业街等。2010年全市商业特色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8亿元,占比为40.97%,各商业街企产生的税收增长贡献已占全市商业零售税收增长总量的40%以上,成为拉动消费和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到2010年底,完成创建市级特色街区18个,至2017年,达25个以上(其中3个以上为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建成总面积400万平方米,年销售2000亿元。

四、实施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发展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我市零售业率先对外开放,打开大门,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我市,创办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商业企业,成为我市商业改革的一大亮点。19932月,无锡肯德基有限公司签约成立,成为我市第一家国际著名品牌合资商业公司,正式吹响肯德基开拓无锡及苏南市场的号角。目前无锡肯德基管辖餐厅覆盖无锡、镇江、泰州以及辖下所有县级市,餐厅总数超过160家,并仍在飞速发展中。由肯德基起步,德克士、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等国际著名品牌纷纷入驻无锡,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取得长足的发展。

19953月,日本八佰伴株式会社与市百货公司合资成立无锡八佰伴商贸中心,注册资金3500万美元,其中日方占60%,中方占40%。总投资7700万美元,19967月正式对外营业,2017年销售13.23亿元,进入中国百货行业百强行列。据统计,1995年一年中,全市商贸系统共投建八佰伴、新世界百货、三阳百盛等大中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35家,总投资12264万美元。至2017年,八佰伴、三阳百盛登上了无锡高端百货业的领地,在消费者中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1997年,无锡第一家外资大卖场——麦德龙开业,标志着我市外资大卖场的大规模进入。随后,家乐福、大润发、欧尚、沃尔玛、易买得、诚隆、乐购、爱莲等国际著名商业零售企业相继进入无锡开设大卖场。

2017年底,全市内贸业共有外商投资法人企业12家,港澳台商投资法人企业17家,年销售总额分别达到3631544万元和2694850万元。

外资商业的进入,其新业态、新概念、新模式大大推动了我市传统零售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大大促进了我市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和居民消费的急剧上升。

五、 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馆、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这种新型的商业业态又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在实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商企的同时,制定政策,吸引国内商业地产巨鳄来锡兴办城市综合体。始于广益哥伦布广场的开办成功和2010年滨湖万达广场的亮相,锡城掀起了一股城市综合体建设浪潮。随着市中心外围万象城、海岸城、惠山万达、新区哥伦布、宝龙、新之城、锡山区宜家荟聚和20139月市中心的恒隆广场、苏宁广场的相继开业,使城市综合体遍布锡城中心和周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无锡市区建成和在建的城市综合体有33个,总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发展,不仅适应了城区外拓后城市周边新建居民区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为建设城区商业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市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提高了城市的档次和水平。

六、 传统百货业向现代百货业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以原来的一百、东方红商场为代表的传统百货业经历了从自营的柜式售货到开架售货的中小型百货店建设为以商业大厦、八佰伴、三阳百盛为代表的现代百货大商场,采取出租场地、招商进店、敞开式售货的新模式。良好的购物环境、品类众多的优质商品、新型的售货方式和开展诚信服务,在相当时期内赢得了广大顾客的追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21世纪,随着外资大卖场的进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我市百货行业面临着重重挑战,销售增长乏力。但我市百货业在困境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在加强用户体验的提升,回归零售本质、实施有力的商品品牌组合调整后,终于走出寒冬,销售回暖。如商业大厦2017年累计销售1065362万元,累计同比增长0.26%,改变了负增长的局面。三阳百盛2017年累计销售70489万元,累计同比增长11.18%。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我市百货业的转型创新势如破竹,新一轮的淘汰、调整和重组已经启动,新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百货业进入升级换代的新时代。

随着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日益成熟,我市百货业加快适应市场变化,与科技时尚生活相融合、高品质商品服务与文化相融合、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多种业态呈现聚合式生态化发展,零售业社交化特征更加明显。

七、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传统生活服务业及商业嫁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和经营业态。2014年,无锡市成功入围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市政府密集出台促进和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政策氛围;重点电商平台迅速成长,成功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入驻无锡,大宗商品交易平台、BtoB和网络零售平台企业快速发展;无锡山水城电商园等园区集聚发展效果明显,成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创新氛围浓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战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同传统零售业的发展缓慢趋势形成鲜明对比。2013年全市网络零售额260亿元,2014370亿元左右,2017年达 591亿元。

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广大农村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拓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平台,因地制宜,销售各种农副产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越来越可观的业绩,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017年,我市农村电子商务零售总额 27.62 亿元。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形势的推动下,我市许多商贸企业主动适应并积极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成就显著。如苏宁集团依托连锁经营这一组织形式,在坚持提高商品质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主动调整商品结构,消减低盈利能力商品,加大中高端商品推广,建立“苏宁易购”,依靠O2O平台,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道路。相比以往,更大、更高技术、更新颖、更好用的商品比重明显提升,以此为导向的消费升级趋势显著,高端化、智能化的手段为渠道改善和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而构建的大规模、跨区域、信息化的全渠道销售,再走专业化、低价格、体验增加的销售道路上取得了优良的业绩。苏宁集团201816月累计销售79149.8万元,累计同比增长41.18%。又如伟达五金公司,面对机电五金行业呈现规模化、多元化等发展态势和产能过剩、缺少自主品牌、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被压缩等诟病的行业现状,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市场,建立“网上伟达商城”,取得了门店销售和网络销售同步增长的良好效果,2017年累计销售29978.92万元,累计同比增长22.06%

八、 新型商业业态纷呈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新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形成多种业态共存共赢的格局,各种业态发挥自身的优势,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到2017年,我市主要的商业业态有如下六种:

1. 现代百货业

  我市以商业大厦大东方百货、八佰伴、三阳百盛为代表的现代

百货业,以经营中高端百货、服装、化妆品为主。

2. 便民连锁超市

一是以朝阳集团所属天惠连锁超市为代表的经营蔬菜、果品、调料、粮油、副食品、日用品等为主的传统性便民连锁超市。天惠超市现有70多家门店遍布居民区,由于贴近居民生活而深受居民欢迎。

二是由市中百集团、大东方百货开设的中百、百业超市,是以经营百货商品为主的综合性连锁便民超市,共有10多家门店,大多建在居民区,发挥着便民的作用。

3. 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

大型超市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日用品和食品为主,并将超市和折扣店的经营优势结合为一体的、品种齐全的,满足顾客一次性购齐的零售业态。我市已拥有麦德龙、家乐福、大润发、华润万家、大统华等内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27家。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的开设为推动我市现代商业都市的建设、繁荣无锡市场、方便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其宽大的经营场所和全新的经营方式及品类众多的商品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生意十分红火。但随着“国八条”的出台、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其发展由黄金期进入了瓶颈期,销售增长受阻。

4. 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2010年滨湖万达广场建成开业,目前我市市区建成和在建的城市综合体有33个,总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

5. 奥特莱斯

奥特莱斯是专门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购物中心,以打折为主的销售模式是其经营的主要特色,上海百联奥特莱斯落地无锡以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6. 连锁便利店、无人便利店

便利店是以便民服务为主的小型门店。目前已开设的连锁便利店有可的、全家、华润万家等品牌便利店和家乐福便利店、苏宁小店及市中心新开的无人便利店等共2802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可突破3000家,其发展正呈方兴未艾之势。

九、 菜篮子工程建设基础扎实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十分重视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确保和丰富了居民蔬菜、肉类副食品和果品供应。

1. 建设各类大中型批发市场,吸纳全国各地农产品进场交易,丰富市场供应。

在市场建设中,市政府本着对人民生活、社会安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米袋子、菜篮子”为重点,重点加强了对朝阳、天鹏这两个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建设。

1985年起,市政府扶持朝阳集团(原蔬菜公司)在槐古桥地区创办了朝阳蔬菜副食品交易市场;1990年在城北锡澄路和老312国道交汇处创办了锡澄水果副食品交易市场。集蔬菜、水果、粮油三大市场于一地,占地500亩,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粮油、果蔬、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到目前为止,朝阳集团公司已创办了蔬菜、水果、粮油、家禽等6家大中型交易市场,形成在锡城一南一北的两大市场基地。2007年,朝阳集团实现销售额达64.73亿元,是1979年的118倍。2017年销售额达152.48亿元,比2007年增长 135.6%

市政府扶持天鹏集团(原市食品公司)充分利用自己场地162亩及冷库等设备,冲破计划经济时期单一搞肉禽蛋奶的界限,创办以猪肉、禽畜冻品、南北货副食品为主的三个交易市场,并一举获得成功。199141日,猪肉交易市场开业,同年7月,国家商业部在无锡召开“全国畜禽产品批发市场现场会”,重点介绍了无锡创办猪肉交易市场的经验。1993年初,又创办食品商城,20037月又与毗邻的“八达”市场联营,形成了年吞吐量60万吨、年交易额60亿元的大型猪肉食品市场。2007年,天鹏集团年营销额74.98亿元。

为响应市“退城进园”的规划,从2007年开始,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天鹏集团投资11.5亿元,整体搬迁到广益镇北区,异地重建一座集生熟食品加工、商品经营交易的天鹏食品城,占地321亩,成为肉类屠宰加工中心、冻品交易中心、放心食品配送中心和海鲜产品交易的大型食品集团。2017年营销额达147亿元,比2007年增长96.1%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健康。天鹏集团严格把好商品质量关,专门成立检测中心加强病害猪检测,2003年检出病害猪1517头,拒宰有问题猪486头;2004年检出病害猪1516头,拒宰有问题猪1168头;2017年检出病害猪294头,拒宰有问题猪2436头,杜绝病害猪肉流入市场。其次是深入居民新村和市郊乡镇开设“放心肉”供应店,2005年发展到90家(含加盟店),2017年达31家(因加盟店全部取消及城市拆迁等原因)。朝阳集团也始终坚持对经营的蔬菜、瓜果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每年达3万余件。目前,全市200多个集贸市场全部建立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安全检测网络基本形成,确保了市民吃到“放心菜”、“放心果”。

三十余年来,我市商业系统大手笔投入建成食品、蔬菜、果品交易市场11家,占地面积千余亩,其中,猪肉、蔬菜、水果的市场成交量节节上升。2007年猪肉成交量6.03万吨,是90年代初初开办时的3.4倍;2017年猪肉成交量达11万吨,是2007年的1.82倍。果蔬菜成交量2007年为89.5万吨,是90年代初开办时的9倍多。2017年水果蔬菜成交量达131.96万吨,是2007年的1.47倍。猪肉、蔬菜、水果在无锡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0%

市政府还扶持市粮食局创办三里桥米市和无锡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市水产公司创办无锡市水产批发交易市场。

目前,各市场努力创新交易方式,探索走集约化、内涵型的发展道路。朝阳锡澄果品市场和朝阳蔬菜批发市场年内全面实施了电子磅秤IC卡交易模式和电子货币即时结算方式。无锡粮油中心批发市场、无锡食品商城等市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开展仓单质押交易、竞价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各大市场纷纷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知名企业入驻,发展总代理、总经销,构筑新的营销模式,增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 改造提升发展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自发形成的农贸市场均为马路市场,购物环境差,影响交通市容,从1988年开始,市政府将取缔马路市场、建室内农贸市场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每年有计划的组织实施,至1997年底,市区22个马路市场全部迁入室内经营。以后随着城区的拓展,将农贸市场建设列入新建社区的配套计划,以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随后的20年中,在新建农贸市场的同时,对农贸市场有计划实施了商场化改造,使农贸市场的经营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农贸市场253个,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

十、 餐饮业蓬勃发展。走中小型化、特色化、便利化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餐饮业蓬勃发展。但从2012年底,中央发布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到2013年出台的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六项禁令”,让我市高端餐饮业遭遇“寒冬”。之后,全市中高端餐饮企业主动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向婚宴、寿宴、百姓家宴等市场挖掘潜力,推出适应市场、面向大众的菜肴和套餐。近年来我市餐饮业表现为特色餐饮高质量发展,团餐增长明显,在线外卖市场高速增长,新餐饮成为行业创新主要驱动力。2017年,无锡市餐饮行业继续回暖,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3.18亿元,同比增长达5.8%餐饮业提档升级表现为中小型餐饮企业稳居主导地位,极具特色的中小型餐饮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活力长盛不衰。随着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 “快时尚”餐饮进驻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商场和商业街区,获得快速发展。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同时涌现出一批高效运营、快速扩张的连锁品牌,同时大中型餐饮企业的回暖将进一步推动餐饮行业转型升级,从产品、服务、质量、效率等多个角度实现提升,以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和品质化的需求。

在市场规模迅速成长的同时,餐饮O2O 的运营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我市餐饮O2O全产业链正在加速打通,目前“互联网+餐饮”已覆盖半成品餐饮、餐饮企业服务管理、网络订餐和互动分享全流程服务。餐饮O2O 作为高频次服务领域,从线下走向线上已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餐饮O2O将迎来更快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其间,无锡商品流通业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领域之一,不论在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商业建设、科技开发运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巨变,商品市场从卖方转变为买方、从封闭转变为开放,从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而造就了购销两旺、物价稳定、百业繁荣、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格局。商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58.04亿元,占全省10.9%,比197873001万元增长472.70倍。2008年,无锡被“中国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评为“中国改革优秀城市”,又连续五年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前列。形成了区域性的商品流通中心。

 

 

 

 

 

 

 

 

 

附表:无锡市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万元)

年份

全市

市区

江阴市

宜兴市

1978

73001

45459

14700

12842

1980

118942

74588

23039

21315

1981

136092

85390

26900

23802

1982

148407

92691

28004

27712

1983

167723

104812

32327

30584

1984

214515

133965

41932

38618

1985

277615

179709

51209

46697

1986

312345

197144

59223

55978

1987

366287

229002

71486

65799

1988

494594

308754

95334

90506

1989

530740

342228

92699

95813

1990

506293

329380

89163

87750

1991

589045

393834

100488

94723

1992

786160

515708

150739

119713

1993

1424725

939566

218855

266303

1994

1982768

1307186

304481

371101

1995

2541451

1664295

390588

486568

1996

3119183

2047126

496476

575581

1997

3441522

2258826

582664

600032

1998

3671966

2387885

648639

635442

1999

3937638

2538262

722584

676792

2000

4300537

2763779

813268

723491

2001

4781469

3065171

920457

795841

2002

5435607

3473733

1062576

899298

2003

5958853

3774540

1245764

938549

2004

7086248

4483110

1507997

1095141

2005

8164000

5225258

1714980

1223762

2006

9417000

6031191

1975227

1410582

2007

11034000

7083055

2296550

1654395

2008

13405000

8554854

2825928

2024218

2009

14931500

9405626

3216835

2309039

2010

17089100

10527200

3813800

2748100

2011

19463500

11758957

4478463

3226080

2012

21458200

12646255

5122487

3689458

2013

23400000

13457817

5779340

4162843

2014

26078967

15004067

6439659

4644241

2015

28476145

16354893

7051630

5069623

2016

31195622

17871398

7760544

5563680

2017

34580410

19818317

8633686

6128406

 

 

 

 

 

 

 
Copyright ◎ 2014 wxsylhh.com 无锡商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42356号
地 址:无锡市解放南路713号 电 话:0510-82760862 传 真:0510-82701023 邮 箱:js-wxsh@163.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