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新增“江苏精品”不少于15个,开展飞机配套、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3条省重点产业链质量强链项目,2025年新建商品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新建项目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无锡的质量治理正迎来一场深刻的革新。从市市场监管部门获悉,《2025年“品质无锡”工作要点》近日发布,围绕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县核心,推进企业、产业、区域、工程、服务、消费领域“质优”行动,将质量要素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和民生改善的全流程。

  作为全省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近年来,无锡质量工作在省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二、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落地了一批有支撑力的平台和项目,在标准引领、品牌培育、质量监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挑战依然存在:如全局协同“统”的力度有所欠缺,跨部门存在信息孤岛;产业领域质量发展不平衡,企业面临成本和效益之困;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还有上升空间、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等。聚焦这些瓶颈难题,《工作要点》提出20条具体举措,精准发力。

  翻看《工作要点》,“新”首先落脚在治理机制的革新,明确依托市质量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将发改、科技、工信、市场监管、财政、金融、数据、住建、交通、水利、公安、应急等部门纳入,为产业链质量提升安上“总调度”。例如,围绕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重点领域,实施品牌扶优工程,在航空航天、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培育一批代表“无锡质量”的领军企业,形成标杆;设立市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和前沿技术研发专项,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项目100个以上,实现产业政策与质量标准的深度耦合。

  向“质量高地”进发,《工作要点》聚焦重点产业全链条,强化产业链质量创新协同。如深入推进全国飞机配套质量强链项目建设,实施一批质量改进、质量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检验检测战略卡位,从后端把关转变为前端赋能,在更多领域铺开“靠前服务”:加快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江苏省人形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布局航空装备、特殊化妆品等新兴领域检测能力,打造具备前瞻性的“一站式”计量检测高端公共服务平台。

  作为关乎城市质感的变革,突出群众的实际获得感也是《工作要点》的特点之一。围绕当前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领域,提出了针对性举措和质量惠民实践。如针对群众关心的房屋质量、食品安全、电动自行车安全等问题,将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落实省市奖补政策,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80%;增进民生质量体验,在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上,新增800家企业作出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打造30个市级消费体验站点、3个以上省级消费体验站点,新建30个消费咨询公益小站;优化提升区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5家、社区(村)助餐服务点50家。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