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重磅推出七十条“硬核”举措提振消费
紧抓“双节同庆”的好机会,为提振消费再添一把火。“十一”前夕,《无锡市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工作举措》重磅推出,围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保障支持消费能力、扩容提质服务消费、焕新升级大宗消费、持续提升消费品质、优化完善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全链发力,推出7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层级,“点燃”无锡城市消费新活力。
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经济大循环的重中之重。今年,无锡印发《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促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实施意见》,首次对服务消费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并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了推进首发经济、繁荣夜间经济等多项政策措施。
做好提振消费“接力跑”。除了从供给侧入手,强调以供给引领创造需求,无锡还着力从需求侧出发,推动需求的充分满足和释放。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解释,提振消费需将就业—收入分配—消费各环节串联起来,实现促消费和惠民生的更好结合,着力解决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堵点,全面提升消费活力,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协同提升。
为此,《举措》把提升消费能力放在优先位置,着力稳就业、提技能、增收入,激发居民消费意愿。从确保各类用工人员工资待遇及时发放到创新设立城乡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从2025年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3万人次到加强“新农人”培育;从扩大柜台债券投资产品供给到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一条条触及收入源头的举措,有效促进“钱袋子”鼓起来。
同时,《举措》还聚焦百姓关心的养老托育、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实施生育津贴“免申即享”、职工生育医疗费用异地结算、推动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等工作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减轻居民各类支出负担。
供给升级,创造有效需求
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是创造有效需求、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的重要条件。《举措》把提升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服务消费、大宗消费、新型消费提质升级,让居民既“拥有更多”,也“体验更好”。
无锡把提供更多元、更普惠的服务消费供给,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结合百姓日常所需,提出一系列举措。比如,针对“一老一小”,无锡一面探索推进助餐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锡心香伴”惠老助餐补贴实施细则;一面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用人单位等利用现有资源,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针对境外人员,通过建设国际购物中心、布设安装外卡POS机等设备、增强机场等涉外载体免税店配备等,提升消费便利度和消费体验。针对年轻朋友,打造国漫影视、城市漫游、“谷子经济”等“Z世代”消费热点,拓展青年消费新空间。
大宗消费也是发力点之一。《举措》明确将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培育二手商品市场;提供契税补贴,设计针对特定群体的购房优惠;完善“汽车+”消费链,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建设“3公里汽车充电服务圈”等,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实惠、便捷、高效的焕新升级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相关举措也正在推进:提升消费领域创新水平,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低空经济特色亮点场景;打造一批宠物友好社区、商圈、景区及宠物主题公园;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直播达人赛等网络促消费活动。通过新业态、新场景激发消费动能。
优化环境,增强消费意愿
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是百姓愿意消费的前提和保障。《举措》把优化消费环境作为重点工程,提出活跃消费市场、加强权益保护、补足消费设施、完善政策保障,打造让消费者满意、让商家安心的“生态环境”。
如通过市、区联动举办促销活动,实现多业态消费融合;对社区集市、户外展示、“第二现场”等大众消费场所的打造优化管理流程,实现即报即办,进一步发展广场经济;鼓励企业引导员工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弹性错峰休假、夫妻共享育儿假,保障消费时间;推进社区商圈建设,配齐居民生活服务相关的购物、餐饮、维修等网点,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根据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消费品类,创新推出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
为解除消费者后顾之忧,《举措》还明确,2025年新增100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商户,引导企业探索跨区域异地异店退换货;2025年培育3家省级消费体验站、30家市级消费体验站;到2027年,发展商店、直播间、工厂、景区、街区等放心消费单元100家。
这些有力度、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政策,合力打造着一个“有时间、有场景、有保障、有设施”的立体式消费环境,让老百姓可以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
来源:无锡日报